Tuesday, June 26, 2007

思考瑜伽

本來已經對大家過分沉迷玩asana和高難度看不過眼。但自從參加了月頭的Yoga Conference: Evolution後,就更加覺得近年瑜伽大熱和商業化所導致的精神分裂現象愈來愈令人討厭:

物質主義——當大師們循循善誘,叫大家surrender和letting go的當兒,外面會場的鎖售處擺放的,都是貴格貨物;三百多元的一張瑜伽墊(我家裡的墊只需70元而已)、百多元一個瑜伽磚、七百多元一條瑜伽運動褲……商家要賺錢,本是無可厚非,但mark up得如此厲害,打著瑜伽之名,掛羊頭賣狗肉;最可憐是大夥兒仍是放不下,目迷五色,最終荷包大出血,虛有瑜伽學生之名,精神卻仍舊那麼空空的……

對不起,我真的要反復三思,我個人所謂的修行(我也有一條價值差不多六百元的瑜伽褲啊!)、我心裡的瑜伽,和外面的瑜伽,究竟是否同一件事。

Friday, June 22, 2007

近日概況

生活勞累,工作繁重,情緒不穩,喜怒無常,忐忑不安,落魄焦慮,求而不得,轉移目標,狂吃零食,以圖解憂,反被拖累,深層肌肉,不知所終,脂肪累累,填滿腹腔,健身球課,下星期始,乃導師課,不可蒙混,腰板日曲,人何以堪?

Thursday, June 21, 2007

Who moved my blog?



邊鬼個將我呢個blog搬去第二度又唔通知聲呀?!(廣東話)

是誰靜靜的移走了我的部落格往別處啊 ?!(書面語)

Who (the hell) moved my blog without telling me?! (English)

Sunday, June 17, 2007

Icy's yoga demonstrations

She is one of my favourite instructors and there are her online demonstrations on some basic postures:







Friday, June 08, 2007

Anatomy for Yoga


一直將左邊這張DVD放在blog上,卻遲遲沒說明箇中原因。

在今期雜誌內,終於介紹它了。上星期在會展Yoga Conference的攤位內,也見到這張DVD的蹤影,銷情似乎也不錯。

當時我一廂情願地想,大概是有同道看到這篇介紹,也來了興趣,非要買它好好研究一回不可。

這些日子以來,自己卻一點也不go to health,在某些時候,更因為別人的一些無理的舉動、一些遲疑的安排、一些傷害的說話,愈來愈失控。

幸好還有瑜伽和靜坐,讓我學習接納和放下,否則,人真的很快就要go to hell了!


++++++++++++++++++++++++++++++++++++







Anatomy for Yoga - DVD

練習體位法已超過四年了。當我愈認識自己,就愈怕碰上一些過分熱心的瑜伽導師,怕被他們看中,然後走過來,協助也好,強迫也好,要我完成一些看似容易,卻是我永遠無法做到的式子。

這是因為,也是我相信的: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做每個式子時的感受和限制。

這也是《Anatomy for Yoga》這張DVD要傳遞的信息:人體結構看似人人相同,每個人都有五臟六腑,再由骨骼肌肉來保護。但只要作精細的比較和觀察,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微小的差別,而因為這些差別,便構成個人的特質,變得無可取代。

《Anatomy for Yoga》是一張教材式DVD,沒有一般式子的示範流程。正因為這樣,它特別值得瑜伽迷參考和細味。講者是資深瑜伽導師和解剖學專家Paul Grilley,他強調的,就是每個人的關節結構都有微妙的差別,這些差別會導致不同幅度的碰撞(compression),而最終影響體位法的表現,諸如做得「好看」、「不好看」、「有益」、「有害」、「標準」、「不標準」等。

DVD一開始Grilley就花了很多時間講解八個主要人體關節和骨骼構造、它們如何影響人體活動幅度(range of motion),以及這些活動幅度與傳統瑜伽的「標準」的矛盾關係。

簡單而言,要做「好」、做到一個式子,不單先要將肌肉伸展至一個程度,更要有一眾關節的互相配合。當骨與骨互相碰撞,令關節活動到了盡頭,就是碰撞點(point of compression)。Grilley的理論是,必須將肌肉的柔韌性完全剔除,我們才容易看清楚那個阻礙活動範圍更深層和重要的因素:骨骼和關節結構。他還借助很多學生來比較和示範,而他們的共通點是練習瑜伽多年,肌肉的柔韌性已不再構成活動的阻力。

結論是,既然每個人的關節結構都有微妙的差別,因此做每一個式子時,外表儘管相同,感受卻未必一樣(Two people who look the same on the outside when doing a pose, are not feeling the same on the inside),因此沒有一個所謂客觀的正確「做法」或「姿勢」(All variations are legal, all arm and foot placements are legal...),也因此必須尊重個人先天的限制,別盲目追求「標準」而勉強自己或他人,以致受傷。

舉個例子:當大夥兒都說做戰士第二式(Warrior II)時骨盆要保持正中而膝蓋不可向前旋時,一些人,卻因為先天髖關節結構的限制,而無法「合符標準」地完成。而主要原因,是骨頭與骨頭到了觸碰點,而阻止關節繼續被扭動的結果。

最有別於主流的觀點,是Grilley認為骨的碰撞並非壞事,相反,它能刺激骨骼,提高其密度;而肌腱和韌帶也會隨年紀增長而逐漸縮小,所以我們無須過分憂慮,只要不過分勉強,就不妨多加伸展,來保持關節的活動範圍。

這樣,又回歸瑜伽的精粹:接受和放下。在瑜伽裡,我們被教導要滿足當下,但其實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就像體位法,不少人喜歡向難度挑戰,迷戀肌力和柔韌度,強迫身體向極限挑戰,以做到高難度動作而自豪。

然而,沒有一套準繩是可以適合全人類的。因著先天和後天的差異,有一些事,無論個人怎樣努力、無懼挑戰,最終也未必能「成功」的。而體位法畢竟不是瑜伽的全部;而每個人在意識和啟悟的潛能上卻是相同的。自我意識由體位開始,最終會在放鬆、靜坐和專注中無限擴闊。在當下裡,接納個人獨特的天賦和限制,放下對「標準」和身體的執著,以愛和慈悲為人生締造更多快樂和幸福,才是瑜伽。




Summary:
“All bones are different. All people are different.”“What was right for somebody, is wrong for somebody else.”These are the messages from Paul Grilley in his highly acclaimed DVD Anatomy for Yoga. It focuses on the understanding the skeletal structure of the body of how the difference of bones affects our individual asanas practices. Comprehensive, intelligent and humorous, this is a DVD for yoga teachers as well as serious students who want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natomy in relation to yoga.


原載:Yoga Journal Hong Kong, #04

Thursday, June 07, 2007

Backbending (轉載自Monica「體驗式瑜伽」)

我問學生「哪一類的體位法比較難做?倒立?手平衡?還是後彎?」學生答曰「都難!!」我聽了不禁莞爾。是啊,對大部份初學者來說,這些都是屬於「高難度」的動作。可是,若問一個比較有經驗的瑜伽練習者,她/他會知道:後仰的學問很大。

為什麼呢?因為像輪式、駝式等後仰動作,不但牽涉到到一個人的柔軟度,還要部份肌力幫助。後仰做得漂亮的人,並不代表他做起來輕鬆愉快,因為有可能他是冒著下腰脊椎的椎間盤強力壓迫變形的風險在做這些漂亮的動作的。

因為知道隨便做後仰動作帶來可能的不只是下腰或頸椎的不適,更可能會慢性傷害我們寶貴的下腰椎,因此我在初學者的班較少做後仰動作。包括多年前曾受過傷的我自己,也儘量少做高難度、大角度的後仰動作。

直到我前陣子上了Anusara Yoga的訓練課程後,不但減少我對深度後仰的恐懼(是的,我怕腰痛),不但自己做得更輕鬆、更勝任,也更有信心讓學生在後仰動作中,也能和我一樣不害怕的放心去做高難度動作。

後彎的奧妙

Anusara教法有什麼絕竅呢?它打破過去我們認為後仰時,要把腰、臀拉高且往前推,讓身體拱得更圓的做法。而是以更深入的開胸姿勢來取代折腰動作。因為把下背部拱高的姿勢,在站姿沒有講究的情形下,很容易就用到下背的力量,而那個部位的肌肉太少,要去支持重量,當然會「折」得很不舒服。

但我們的肩膀卻是身上最靈活的關節之一,只要有系統且有步驟的去活動肩部與前胸、上背的肌肉,就能啟動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能量。Anusara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

當然,要把平常略帶僵硬(相信我,即使是練瑜伽多年,很多人,包括我的肩部都還處於「不夠開」的情形下)的肩、上背與胸部,練習到有力、鬆開且放對位置,真的不是很容易。以我來說,剛開始那些肌肉真的吃不消的發酸,可是,每一次做深度後仰時,我都再一次發掘自己居然還有這些多的潛力被開發出來,那種喜悅相信很多朋友也很想經歷吧?

後仰的能量

您或?#92;會問「我們幹嘛那麼辛苦練習後彎呢?」其實後仰打開的,不只是身體層面的肌肉、關節,還有強健肺活量與心臟而已,還有處理到很多心理面的層面。

如果觀察小孩和成人的站姿,我們會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小孩站時很容易就是肩膀打開、心胸往前的情形。但是成人呢?大家都知道我們很習慣垂頭、駝背,不是嗎?以心理學角度看,我們在受到壓力和挫折時,很容易採取防衛做法,就是把胸往內縮,這個姿勢更能保護我們的身體與心理,時日一久,自然養成不良姿勢。

也就是說,經常做後仰或是開胸動作,不但讓我們比較開朗、比較有自信,也更能接受新挑戰、更能信任別人。對於穩定自己的情緒也有很大的幫助,也會覺得身體更有氧、更有活力。

當然,開胸不是只有用在後彎上,在倒立、側拉、甚至前彎,也都啟動開胸能量,以這種角度來做所有瑜伽體位法,真的很不一樣喔~

想來打開心胸重新做後仰,試試無壓力的後仰嗎?歡迎您來和Monica以及其他同學一起分享您學習的經驗與喜悅。當然,在Monica這期的Flow Yoga不會只有後仰,甚至說,後仰動作也不是特別重(為了平衡,當然不能過度),可是您可以獲得更多更多的信心喔~ Flow Yoga上課時間:6/9(每週六)下午3:00~4:30。及6/13(每週三)晚7:30~9:00。缺課可互相補課。每次1.5小時,一期12堂各有不同主題與重點,共3,600元。報名請來信om108t@gmail.com謝謝。

中西夾攻對抗自然eye shadow

大約四個月前開始,眼睛上方眼蓋的位置,久不久就會泛起一片橙紅。最初以為是活在爛公司氣鬱動肝火所致,誰知離開鬼地方後,eye shadow,「自然眼蓋膏」仍然揮之不去。淡紅有時,腫脹有時,起白屑剝落有時,而無時無刻都痕癢難當。 後來,返了國內探望做中醫師的表兄長,他一看我情況,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