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9, 2006

Back is in Pain (2) - Go to Pilates

同事的坐骨神經痛令其背部承受難以想像的痛楚。

很多人以為可以藉著做瑜伽來改善這病痛。然而,作為一位正在修行路上戰兢著、爬行著的practitioner,我還是會勸各位三思,不要輕舉妄動,也不要把瑜伽看得這麼全能,誤會它能醫百病。

相反,患了坐骨神經痛,便應立即放棄做瑜伽。因為大部分瑜伽動作,都會涉及背部向前伸展和後彎,會直接拉動膕繩肌(hamstrings)和背肌;而人體最大粗壯也最長的坐骨神經,恰巧處在背闊肌、臀肌至膕繩肌內。

本身已經受傷、平日下背已受盡壓力,還去做瑜伽拉筋不停前傾後彎增加負荷,其危險程度實在非同小可!(我甚至有朋友因練瑜伽而拉傷了坐骨神經呢!)

嚴重勸告:這個時候,務必遠離瑜伽,同時改投比瑜伽易學、超級更能強化背肌和減肚腩的Pilates的懷抱(無論是墊上Pilates抑或機械的Pilates)!

而我會強力推薦這本《普拉提自學天書》給大家參考學習。

不是因為這本書乃本人最滿意的編輯作品(銷量多好我都沒版稅收啊!),而是這本書是由本人最敬愛的啟蒙老師Maggie所撰寫和示範。她有多年健身教練和芭蕾舞經驗,同時更是一名神經生物學和解剖學博士,具十六年西澳大學教學經驗,對人體健康具有非常專業的知識。

在她優美的身形和動人的笑容下,這本書將會帶你走進Pilates精彩的世界,從此告別背痛,迎接健美和自信的人生(不是賣廣告!)。

Back is in Pain (1) - Spine

中午與精靈同事們上茶樓。

吃著美食的當兒,竟發現在九人當中,連同自己在內,四人有不同程度的背部問題:頸(椎)痛、脊椎側彎,以及因坐骨神經而導致的下背痛。

背痛,無論是出於脊骨問題,抑或神經線、肌肉等其他問題,這毛病都好紮駛!

瑜伽學說認為,脊椎是 carrier of life,上有氣輪(chakras),是維繫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支柱,因此必須多加鍛鍊,保持強壯和柔韌(strong and flexible)。

解剖學分析:脊椎內連著脊髓(spinal cord)、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和迷走神經(vagas nerve),那是控制人體五臟六腑正常運作的末梢神經,指控自頭部以下的器官的正常運作。

這樣來看,一條主宰整體健康的脊椎彎了,彎了的部分的神經線會移位或被壓縮,長遠而言,就會影響連繫著該神經線附近器官的健康(見下圖。來源:《超強效!脊椎矯正對症療法》,三悅文化)。

舉例來說,十二節的胸椎長期過分彎曲,除會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著神經外,更會壓著心肺和控制心肺的神經,影響其功能,同時令日常呼吸特別短淺和急速;人長期以這種方法呼吸,精神便容易緊張,難以承受壓力,時間一久,便百病叢生。


Tuesday, June 27, 2006

味覺頌

中午跟同事們去了亞士厘道吃日本菜。

坦白說,老尖的日本菜,好味程度是不及對面海的灣仔和銅鑼灣日本菜的。但對於愛吃魚生和壽司的個人而言,有得吃即有食神,而且又有精靈的同事相陪,還想怎樣!能有幸脫離情緒的死蔭幽谷,已是幾生修到的好運氣,若再在生活上嫌這嫌那的話,我怕我遲早會被上帝取回味覺,從此食不知味、吃不下嚥,便真正中了「沒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的業報了!

今天最快樂、最「得意忘形」的一刻,就是飯後去了便利店買了一杯綠茶雪糕作飯後甜品。付錢、揭開蓋掩,在躁熱的陽光下,一邊拿著美味而透心涼的綠茶雪糕(真的很好味啊,雖然仍不是最好味),一邊吃、一邊與身旁的同事談天說地,實在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

造形怪誕的舌頭——不過是一塊柔軟的肌肉組織,卻能從觀察它而了解人體各種健康狀況——以及結構奇特卻極細緻的味覺(甜酸苦鹹,然後是各種層次像pantone般的甜酸苦鹹),真是上帝一大傑作!

而只要舌頭還有味覺,開心其實很容易;然後,除味覺以外,人還能感受到身邊的其他美好,那就是生活的幸福。

Monday, June 26, 2006

「痛苦」

老友在電話裡訴苦,說兩天前上了瑜伽班,做了十幾回sun salutations後,整副骨頭像散開了似的,不由自主叫苦連天,嗚呼哀哉呵呵呵~~~

明白——她根本就十分享受這個「痛苦」的感覺才是!

其實作為愚家大師,我也不喜歡做這類劇烈型的瑜伽,總覺得它不過是體操的變身而已。

乳酸積聚在肌肉內,自然會滿身痠痛。只要把這類強力瑜伽視作力量訓練(weight training),便容易理解為何事後總會感到痠痛了(搽counter pain 咪得囉!)。

瑜伽運動的確是力量訓練的一種。只是有別於一般舉重舉啞鈴運動,瑜伽的力量則是來自己的體重,是平衡力和體重的一種角力,愈靜止得久,對耐力、柔軟度和平衡力的考驗便愈高。

彷彿生存,每一分鐘都是一種角力、對抗和融和。在衝突與和諧之間,人的意志被激發,找到了澎湃的動力來迎接一浪接一浪的挑戰。而這種煥發著華采的「痛楚」,惟有我們自己才能明白、體會;它是如此珍貴,叫我們不得不把它收藏起來,然後好好安放在記憶的最心深處,永遠虔誠地珍藏著。

~ 給吾友,祝即將生日快樂。

Sunday, June 25, 2006

第三隻眼睛看衰老

說到大腦內的「松果體」,也是一言難盡。

神秘學說將這個潛藏在大腦中央超級細小的腺體喚為「第三眼」(Third Eye)。人體的「第六輪」(The sixth chakra / Ajna chakra),別號也就是「第三眼」;開發這個地區(透過冥想、呼吸、氣功、戴深藍水晶,以及其他神秘修鍊),即開發人的智慧、感悟和認知能力,幫助早日成仙登天。(對不起,對於這些理論,寫這篇小記的人堅持繼續用「寸貢」態度對之)

解剖學角度:「松果體」,據科學家推斷,這是一個潛藏人體內的「感光器」,無需經由視神經傳導而感受到光的刺激,從而調節「褪黑素」(melatonin)的分泌。

本文重點:「褪黑素」是一種調節睡眠的激素,用以調節人體生理作息(生理時鐘)。當一個人(尤其是女人)長期處於光線底下,「褪黑素」的分泌就會減少;人年紀愈大,這種激素的分泌也會愈來愈少,這就解釋了為何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會比年輕人短的情況。

愈睡得少,人愈易老,這是大自然的定律;人在愈光的地方睡覺,睡眠質素也愈容易被破壞。這是因為身體不但要休息修復,也要有足夠的空間和「黑暗」去調節「褪黑素」的分泌。

因此,不難發覺長期捱夜、輪班工作的人,會比一般早睡早起的人提早衰老甚至容易生病。他們深宵工作,在artificial light底下幹活,體內長期感應到光的存在,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湊巧地,這激素同時是抗氧化物,活像維他命A、C和E,能幫助抵抗自由基對人體的侵害,是青春不老的最大功臣。

古人說,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原來,人情令人老,光倒也是元兇之一。因此,為求青春常駐,為求活多幾個黃昏,以後就別忘記臨睡覺前乖乖去關燈。



延伸閱讀:《大腦奇幻之旅》(The Science Times Book of Brain),尼可拉斯‧魏德(Nicholas Wade)編著

Saturday, June 24, 2006

精神與情緒營養治療之三

營養素缺乏症或過敏反應會降低身體免疫系統的功能,成為毒性物質繁衍滋長的溫床。

大部分老早性痴呆症患者的腦部有傳染性的生物,同時尿中也發現有細菌感染。欲改善上述情形,應避免過敏原;而維他命B6和泛酸可以促進抗體的形成;維他命B2、鋅、錳和鎂則可重建內分泌系統。維他命C可解除細菌和過濾性病毒的毒性,維他命A也能抑制某細菌。

有智障傾向的人,其飲食必須做適度的調整,除去所有加工食品,以及含糖和白麵粉的食物。治療用的鎮靜劑,在患者開始復原時,要減少劑量,以免產生副作用和毒性。

~ P.240 《營養百科》,世界文物出版社

別神秘兮兮

先看看現代瑜伽聖經《Light On Yoga》怎樣形容做Headstand的好處:

“The asana is a tonic for people whose brains tire quickly. It ensures a proper blood supply to the pituitary and pineal glands in the brain. Our growth, health and vitality depend on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these two glands... regular and precise practice of Sirsanana (headstand) develops the body, disciplines the mind and widens the horizons of the spirit. One becomes balanced and self-reliant in pain and pleasure, loss and gain, shame and fame and defeat and victory”

無可否認,頭昏腦脹的時候,做幾分鐘頭倒立的確有提神醒腦,甚至令臉色紅潤一點的作用。

然而,會否有大師們所形容能醫百病戰勝人生喜與哀、失與得、榮與辱等等等等這般形而上的效果,倒很見仁見智。

至於pituitary(腦下垂體)and pineal glands(松果體)這兩個處於大腦最深不可測、最內中央的腺體,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科學證明可單憑倒立而改變/改善其運作(我倒相信靜坐冥想能放鬆自律神經,長遠而言改善這兩大腺體的內分泌和運作〔有沒有人可以指教這個問題?〕)。

雖云現代瑜伽經,這本書不過是一本大師個人集,從來沒真正用科學方法(例如研究血壓、體內化學物質與式子、呼吸法的關係)來解釋為甚麼一些式子能助頭腦清晰,一些式子又能改善脾胃等問題諸如此類。大概是作者屬大師級人馬,早已上了神檯,才沒有人會對他的說法有懷疑。

然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智慧、悟性、健康狀況也不同。最明顯的例子是,一個悲傷的人,即使整天做headstand,也不能改變腦內化學物質和傳導物分泌異常的情況。他需要的,短期內倒(可能)是prozac或血清素,長期則是充足的營養、豐富的人生經歷、愛,最後是靈性的提升。

不思考、不好好活著、不好好去愛,光是倒轉身體,是幫不了智慧的忙的。

請別再將瑜伽這麼神化了——雖然寫這篇小記的人很喜歡它,但仍對它的一些神秘學說,極看不過眼,尤其當要認真研究、恰巧心情卻欠佳的時候。

Wednesday, June 21, 2006

神奇的腦子(二)

看到這裡,明白為甚麼做人常常像重複著一個pattern/karma了嗎?

主因是,人永遠在自己最熟悉的事物裡才覺得安全、自然。

因此,不難看見很多人永遠重複著一些彷彿「命中注定」的事。比方說,常常覺得自己一世當黑,就會愈想愈變成事實,反過來真的永遠當黑,人自然也一世面黑黑,一見發財,好運不會來!

又例如,覺得自己永遠「唔會發圍/唔掂」,就真的永遠唔發圍/唔掂(因為這個時候大腦神經元已自動停止發展、成長和進步、停止傳導物間的互動溝通)。

這些都是心理上的self-fullfilling prophecy,是另一層次的「自我肯定」。

大腦的運作十分奧妙。Positive thinking的價值在於它能發揮大腦的「正能量」,永遠樂觀,即使當下失意落魄,也相信人生原是美好的。

所謂有光就有希望。那麼,就從今天起,input一些光明正面的東西入腦,讓腦細胞開始運作,讓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例如:

每天告訴自己:我好靚!(只求樣靚,太膚淺了吧!)

每天告訴自己:我好精靈可愛!(能令自己和身邊的人快樂,很好!)

每天告訴自己:我將會事業有成!(可別變了工作狂忽略家人朋友和健康啊!)

每天告訴自己:我會嫁到有錢佬/娶到有錢女人!(老友,有志氣些少好嗎!)

每天告訴自己:我好快會中六合頭獎三千萬……(中左就記得借錢俾我去環遊世界,唔該!)

神奇的腦子(一)

從學New Age玩意到現在學人體運作,有些從前覺得玄妙的事物,現在彷彿變得有跡可尋。

那些西方學東方的心靈玩意,不約而同有一個共通的自我激勵方法:自我肯定,affirmation。

無論是催眠、塔羅、玩水晶,甚至某些較神秘化的瑜伽,都有這一「招」;想著一件事、對著一些物件或肖像,去visualize、去不停重複來自我肯定。

聽說這些方法,對自我勵激很有用;正如你會聽到有人說,將一句話重複說一百次後,這句話就會成為真理——至少於自己而言。

生活裡的例子多不勝數,在此不贅。反而試用簡化的生物角度吹吹affirmation這個水吧:

這裡的主角是超厲害、又超神秘的大腦。

大腦運作:神經元(腦細胞)之間是靠電流信號隔著「突觸」來互相溝通的。那些「信息」,叫「神經傳導物」(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詳、沒了它就會患抑鬱症的「血清素」)。此種化學物質會擴散至突觸的空隙間,吸附在下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和樹突上,以此來傳達信息。

所謂提升「腦力」,簡單而言,就是靠多提供養分(維他命B complex、氨基酸、DHA等等)、多學習和累積(留意「累積」一詞)經驗而來的。透過傳導物不斷增加更多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讓更多腦細胞鞏固、分享和維繫記憶、經驗和知識,讓它們像滾雪球般,最後變了自己的整個存在。

Monday, June 19, 2006

噢,時間!

關於「時間」,一言難盡。

古老瑜伽有一個說法,謂人每天不停練習頭倒立三句鐘,最終就可以超越時間。

我說,當然可以超越時間——三句鐘這樣倒立,大腦即使不被血壓壓死,腦內的神經傳導物也勢必亂哂籠;記憶紊亂,對空間和時間遺忘等這些大腦短路的問題,自然會發生。

Kundalini一派的說法,也認為只要喚醒沉睡而神聖的昆達理尼,讓能量從骶骨sacrum(留意骶骨sacrum是拉丁文的sacred,解作「神聖」)部位沿脊椎上升,到達crown chakra後,人的大腦就會完全開發,人與神同在,萬化歸一。

我也說,冥想的最高境界,是整個存在已不存在;大腦已經不再是大腦,究竟人是不是與神同在,抑或與神經同在,也已不再重要了……

(……好鬼死寸啊,我!瑜伽「瑜」到這麼「寸寸貢」,我注定永遠做不成一個虛心、有道行的修行者,永遠只是一個很煩的凡人。)


***


霍金來港,萬人空巷。他的「時間簡史」又成為人們歌訟的話題。

霍金像蘇格拉底般偉大。前者——被身體困著的前者——說,人必須好好認識宇宙;後者說,人必須好好認識自己。

當然包括認識自己的身體。

不了解身體如何奧妙、健康如何可貴;不知道它為甚麼會這樣運作、腦子為甚麼會懂得思考、記憶、愛和恨,怎能認識自己?

要認識宇宙和自己(和身體),是人終極生存的目的。


***


消化知識要時間;消化食物要時間;病後康復調理要時間;休息睡眠要時間;真真正正了解一個人,也要時間。

甚麼也需要時間(難道真的要像艾略特般假裝稀鬆平常,用茶匙來量度人的一生?)。

時間太短人生卻太長。因為我們仍不能好好把握時間。

Saturday, June 17, 2006

周末「瑜」記

晨咁早去了冰小姐的強力拉筋班。

遲到。走入studio的時候,大夥兒正做著sun salutations,個個摺著身子做著standing forward bend。

她瞥見我,知道我是誰。我像一個經常缺課犯了錯的學生,不敢張揚,靜靜走在一角,畏首畏尾似的拿起一張墊子鋪在地上(奇怪,墊子很乾淨啊!)。

往四周一望,心裡暗叫不妙。死!整個課室站滿不同國籍人士,只剩下這一角尚有點點位置可以郁動。不幸地,站在我身旁的,竟是一個滿身肌肉和definitions的大隻佬。

這回可慘了!這些大隻佬的肺容量往往異於常人,往往十分搶氧氣!

大概是清晨的關係,冰小姐要喚醒大家體內無窮的力量,於是大半課堂裡學員都在standing 和balancing 內度過。

好ashtanga!以下就是今天的 routine:

1.sun salutations
2.warrior I
3.warrior II
4.warrior III
5.down-dog
6.headstand
7.child-pose (intermission)
8.triangles
9.reverse triangles
10.half moon
11.extended hand-toe pose
12.plank pose and side plank
13.side crane
14.full-boat pose (plus a pilates 'criss cross' pose)
15. bow pose (Miss Icy said while teaching this, “do it every day to open your shoulders.”)
16.bridge pose
17.spinal twist
18.adept's pose (plus forward bending)
19.corpse pose (Miss Icy used a bell to ring everyone up, how creative!)

一看這個routine,就可知道它們多麼需要體力、集中力和平衡力:腰力(背肌和腹肌)、大腿力量(四頭肌)、hamstring、hip和整條脊椎lengthening的柔軟度、臂力、肩膊關節,統統都要用上。

不幸地,冰小姐在半途把空調按停了(徹頭徹尾變了高溫瑜伽),於是,濃重的呼吸聲此起彼落,而身邊的那位大隻佬更是氣喘如牛……

而「活在當下」的我,早已筋疲力盡,於是決定活出「瑜伽的真諦」:「放下」(人說「量力而為」啊),「靜止」(根本已沒氣力了),甚麼動作也不做(早已喪失意志)。

而在最後的大休息中,人終於活出了周末的本色:無法不去睡一場好覺、回歸心靈裡最敬畏也久違了的神(睡魔)……namaste。

Friday, June 16, 2006

骨質疏鬆

同事問我有關骨質疏鬆的問題。

其中一個預防的方法,自然是做力量訓練的運動(例如舉重和瑜伽)。

當然,營養更重要。因為它是每天賴以生存的元素。

想著想著,不如把心一橫,將自己修讀的營養學某些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post在這裡吧,等大家知多一點,做足防避:

Osteoporosis is defined as low bone mass density (BMD). The common perception is that osteoporosis is a problem mainly affecting post-menopausal women, caused by a reduction in oestrogen and a lack of calcium. Analyses of skeletal remains from varying cultures show that post-menopausal women didn’t routinely suffer from decreased bone density, it’s a recent phenomenon, mainly of Western society. In some countries more men than women are sufferers. Some primitive civilisations have low calcium intake but virtually no osteoporosis while Inuits consume vast amounts of calcium but have a high incidence.


Bones are constantly being renewed - osteoblasts are cells that promote growth and osteoclasts absorb old bone tissue. Oestrogen (the chief component of HRT medication) stimulates osteoclasts but does nothing to lay down new bone cells. Progesterone and the male hormone testosterone stimulates osteoblasts to build new bone. Most women and men will suffer some bone loss as they age, BMD starts to decline at around 35 years of age (when oestrogen levels are high), but serious bone loss isn’t inevitable, nor does lowered BMD mean the individual is going to suffer bone fractures.


It’s unlikely that oestrogen and calcium alone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to bone health. Differences in lifestyle, what we eat, or don’t eat are also crucial elements. Regular weight-bearing exercise helps to increase bone density, while sedentary people are likely to lose bone mass. Bone-dissolving substances include excess protein, saturated fats, sugar, sodium chloride, drugs, alcohol, caffeine, tobacco, prolonged stress, free radicals and lack of exercise.


The effects of diet on bone integrity

Digested food leaves a residue that is acid or alkali. Fruits, including citrus, and vegetables are alkaline-forming, while animal proteins such as dairy products, meat and fish are acid-forming. An over-acidic diet leaches neutralising alkaline agents, sodium and calcium, from bone - vegetarians tend to have less risk of osteoporosis. While calcium is vita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y bones, there are other essential nutrients. The body automatically regulates the balance of minerals so although milk provides calcium, a diet high in cows’ milk products can precipitate a deficiency of other vital minerals, such as magnesium. Excess phosphate, found in many processed foods and drinks (as phosphoric acid), may cause the body to compensate by drawing calcium from bones. Children who drink several glasses of phosphate-containing drinks a day are at risk of developing low blood calcium levels.



Good sources of many minerals include green leafy vegetables, pulses, seeds and nuts. Although pulses are good sources of proteins and nutrients, they contain phytates (naturally occurring chemicals) that can bind to all minerals, making them less available for absorption. As adequate protein is vital for bone health, the aim should be for a metabolically balanced diet, with neither excess carbohydrates nor proteins.


Fear of insufficient calcium intake has become an obsession but the body’s metabolism of this mineral is poorly understood. Although we may take in sufficient dietary amounts, it’s not necessarily deposited in bones because adequate stomach acid, magnesium and vitamin D are needed for calcium absorption. With inefficient metabolism you can have too much calcium circulating in the blood. This can lead to calcium deposits, presenting problems such as kidney stones and irritative crystals in arteries (arteriosclerosis) and joints (arthritis). In this situation, supplementing calcium will make things worse. The recommended daily intake of calcium (500-1000mg) is not difficult to reach. Sesame seeds, almonds and green leafy vegetables are equally good sources as milk and are more readily absorbed than calcium supplements.


A number of organisations offer bone density tests. The results are likely to indicate decreased BMD but as density starts to diminish in middle age, such results are relatively normal. Advice following these tests is generally to take calcium supplements. However, modern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intake levels of more than 800mg daily may be unnecessary for maintaining calcium metabolism if vitamin D status is adequate and it’s suggested that vitamin D sufficiency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high calcium intake.


Tuesday, June 06, 2006

精神與情緒營養治療之二

有些遺傳性的精神失調,會發展成為成人的早老性痴呆症;或小孩的過動症和學習障礙。有學習障礙的兒童常有過動症、很難入睡、缺乏距離感,以及經常血糖過低。許多這類病童是因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鹽、精製醣類、人工色素和香料的加工食品而造成的。

通常,他們體內鉛和銅的含量過高,而鋅、鉀和錳的含量過低。

腦中缺乏某種介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等,會引起沮喪,沮喪者的內分泌系統通常功能不彰,無法有效地抵禦諸如癌症等疾病。

.......

在(前)蘇聯,維他命B15被用來修復腦部機能,因它是腦部正常運作所必需的。此外,菸鹼酸和維他命C也是組織修復時所必需的。大量的維他命B6、錳和鋅,可以使智障者的某些功能恢復正常。

另外,也有些醫師每天給予智障者10-20公絲的麩氨酸(Glutamine)(按:某種氨基酸),而使其個性有改善,智力也增加了。

智障很可能是體內鉛含量過高,也有證據顯示,是缺乏維他命B12和菸鹼酸所致。

~ P.238 《營養百科》,世界文物出版社

Sunday, June 04, 2006

精神與情緒營養治療之一

(各類)精神病是一種心理疾病,是由於腦中缺乏維他命B1、B6、B12、菸鹼酸、泛酸、葉酸、維他命C,以及各種礦物質和氨基酸等而引起的。(即營食不良)

............

當其他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法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時,齋戒和剔除過敏原,卻能治好包括早老性痴呆症在內的精神失調。節制飲食也能消除過敏原……酒精和糖通常會使過敏情況惡化。

過敏的反應一開始是輕微的症狀,如衰弱、暈眩、憂慮和沮喪;繼之是嚴重的精神病症狀,如緊張症、錯覺和幻想等。同時,由於引起過敏的食物經常是受人喜愛的食物,原先被用來減輕過敏反應,最後卻吃上了癮,形成惡性循環,吃不吃都會過敏。

有些維他命具有抗過敏的效果,只要除去過敏的食物,就可控制過敏反應。這些維他命包括維他命A、B6、菸鹼酸、泛酸、B15、C和D等。

~ P.237《營養百科》,世界文物出版社

Saturday, June 03, 2006

難以承受的輕

「當身體卡路里的消耗量超出攝取量,體重就會減輕。非缺乏營養素的體重不足,其嚴重程度要視體重不足的程度而定。瘦子通常較不易羅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會比肥胖者活得更久。缺乏身體所必需的營養素,就會產生營養不良症,這些患者極易受感染,遭受壓力時無營養素可用,並且容易疲倦。當體重不足和營養不良日趨嚴重時,體內儲存的營養素和脂肪被消耗殆盡後,肌肉組織即被分解,以提供身體運作所需的能量。

隨體重不足而來的症狀是衰弱、疲倦、感覺寒冷、飢餓、暈眩,以及喪失鬥志等。飲食習慣不良、神經緊張、運動過度、生病、遺傳,或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等,都會造成體重不足。

只要排除上述原因,並改善飲食,就可使體重恢復正常。飲食要均衡,並包含非精製食物,以及乾酪、大豆油、牛油、堅果和種子等高熱量食物。額外補充的蛋白質,能重建組織。少量多餐也能使體重增加。體重增加之際,運動也格外重要,多運動可形成肌肉,而非脂肪。因此,體重的增加不宜太快,最好一週不超過二磅。若有維他命缺乏症,應儘快改善。」

~ P.372 《營養百科》,世界文物出版社

中西夾攻對抗自然eye shadow

大約四個月前開始,眼睛上方眼蓋的位置,久不久就會泛起一片橙紅。最初以為是活在爛公司氣鬱動肝火所致,誰知離開鬼地方後,eye shadow,「自然眼蓋膏」仍然揮之不去。淡紅有時,腫脹有時,起白屑剝落有時,而無時無刻都痕癢難當。 後來,返了國內探望做中醫師的表兄長,他一看我情況,就說...